廣東省農業科學院是廣東省人民政府直屬事業單位,成立于1960年,前身是1930年由著名農學家丁穎教授創辦的中山大學稻作試驗場及1956年成立的華南農業科學研究所。
現設水稻、果樹、蔬菜、作物、植物保護、動物科學(水產)、蠶業與農產品加工、農業資源與環境、動物衛生、農業經濟與信息、茶葉、環境園藝、設施農業、農業質量標準與監測技術等14個研究所和農業生物基因研究中心共15個科研機構,設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職職工近2000人,其中,高級職稱專家516人,博士以上學歷454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138人,“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人,全國杰出專業技術人才1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17人、綜合試驗站站長7人;有128位專家、2位顧問入選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其中17位首席專家,110位崗位(專題)專家。建有占地2000畝的現代農業科技園區——廣東廣州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有畜禽育種國家重點實驗室1個,農產品加工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1個,熱帶亞熱帶果蔬加工技術國家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農業科學實驗站(試運行)2個,農業部專業性/區域性重點實驗室6個、農業科學觀測試(實)驗站6個,廣東省重點實驗室13個;建有國家種質資源圃6個,農業部種質資源圃3個,收集保存國內外種質資源近6萬份。
截至2020年,全院獲得各級科技成果獎勵1484項,其中國家級科技成果獎勵97項,部省級獎勵777項,育成通過國家、省、地方審定的品種1547個,獲得授權專利1073件?!稗r業科學”和“植物與動物科學”進入ESI前1%行列。近年來的農業主導品種在全省連續保持在65%左右,農業主推技術保持在70%左右。全院大力推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人才隊伍建設、黨建保障等工作,加強學科團隊建設,實施金穎人才計劃;組建現代農業產業專家服務團,在全省建設了13個農科院地方分院(促進中心)、30個專家工作站和一批特色產業研究所,建成了基本覆蓋全省主要農業生態區域的院地協同的農業科技服務網絡,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共建平臺、下沉人才、協同創新、全鏈服務”院地合作模式;成立廣東省農業科技成果轉化服務平臺和廣東金穎農業科技孵化有限公司,已有150余家農業企業進駐。
當前,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院正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不忘農科初心,牢記創新使命,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以科技創新、服務“三農”為己任,堅持創新立院、人才強院、開放辦院,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與產業支撐水平,為農業農村現代化作出新的更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