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原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獸醫研究所)位于美麗的南國花城廣州,前身為廣東省家畜保育所、華南農科所畜牧獸醫系和廣東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1980年廣東省農科院畜牧獸醫研究所分立為畜牧研究所、獸醫研究所,2013年事業單位體制改革,更名為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事業公益二類單位。研究所設有豬病、禽病、寄生生物學、水產病害、生物技術、動物疫病診斷、獸藥等八個學科,長期開展動物疫病防治理論和技術研究、人獸共患病的傳播機制和防控技術研究、動物源性食品衛生檢驗技術研究、養殖環境的生物安全體系研究、新型獸用診斷技術與方法研究、新型獸用疫苗及藥物研發與產業化。在高致病性藍耳病、豬鏈球菌2型、狂犬病、雞球蟲病、豬腹瀉病、鴨疫里氏桿菌病、水產病害等疫病預防與控制中均做了大量的工作,其研究成果為華南地區養殖業健康發展和維護社會穩定做出了重要貢獻。研究所現有在職員工105人,專業技術人員80人,其中正高級職稱9名,副高級職稱36名,碩導7名。博士學位35名、碩士學位28名。廣東“特支”人才1名,珠江新星3名。
依托動衛所建有廣東省畜禽疫病防治研究重點實驗室、廣東省獸醫公共衛生公共實驗室、農業部獸用藥物與診斷技術學科群廣東科學觀測實驗站、中國農業科技華南創新中心-動物重大疫病和人獸共患病公共研究平臺、 廣東省獸用生物制品國際研發中心、廣東省動物疫病診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中獸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省畜禽寄生蟲病診斷與防控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華南地區動物病害生物種質資源庫、廣東省重要畜禽疫病防控科技創新中心、廣東省動物疫病診斷農業科技創新中心、廣東省中獸藥產業技術創新聯盟、廣東寵物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粵港澳實驗動物共享服務與技術創新聯盟、廣州市動物疫病診斷行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臺。建有實驗樓、公共儀器室、高等級生物安全實驗室、動物醫院等科研場所面積約10000平方米,實驗動物區占地2000多平方米,其中 600平方米取得了實驗動物使用許可證(包括有普通環境、屏障環境、隔離環境)。擁有先進科研儀器設備600余臺(/套/件)。
研究所本部現有員工105人,其中專業技術人員80余人,來自五湖四海包括海外的科技人員組成創新開拓的各個研發團隊。其中正高級職稱科技人員9人,副高級36人;博導2人、碩士生導師10人;博士28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35人。獲得廣東“特支”人才1名,珠江新星3名,3人入選廣東省100個博士博士后創新人物。聘請外籍客座研究員8人,國內客座專家12人。
“十三五”以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農村部學科群觀測站建設項目、省自然科學基金、省科技攻關重大專項等國家、?。ú浚┘?、廣州市及其它科研項目累計236項,科研經費共9946萬元。獲得各類科技獎勵21個,其中廣東省科學技術二等獎3項,廣東省農業推廣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7項,其他獎勵4項。獲三類新獸藥注冊證書2個,獲新獸藥臨床批件2個。發表科技論文251篇,其中SCI收錄55篇,出版相關編著5部;授權國家專利45件,其中國家發明專利43件,實用新型專利2件,獲軟件著作權14件。廣東省、廣州市推介主推技術10余個。
研究所先后與英國國家動物衛生研究所(IAH)、美國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獸醫學院(Texas A&M University)、美國康奈爾大學(Cornell University)、美國南達科達州立大學(South Dakota state University )、澳大利亞國立動物衛生研究所(AIAH)、美國農業部動物與自然資源研究所(ANRI)、 中國農科院哈爾濱獸醫所、蘭州獸醫所、上海獸醫所、解放軍軍事獸醫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建立密切的科研合作。與廣西獸醫研究所、福建畜牧獸醫研究所、海南畜牧獸醫研究所共建了“華南獸醫科技創新協作網”。與華南農業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中農業大學、吉林大學、西北農林大學、上海海洋大學、佛山科技學院等10多所高校聯合培養博士、碩士研究生200余名。
研究所積極轉化科技成果,建設有三個實力雄厚的高新技術成果轉化與產業化基地——廣東永順生物制藥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通過農業部GMP認證,網址www.winsun-gd.com)、廣東省前沿動物保健有限公司(2004年通過農業部GMP認證,網址http://www.gdqy2008.net/)、廣東省農業科學院動物衛生研究所動物醫院(2010年進行實驗室計量認證)進行轉化。同時與溫氏集團、海大集團、深圳農牧公司、惠州東進農牧公司、廣東安大集團等省內外100多家養殖企業、獸藥企業開展緊密的科技服務、產學研合作。